健康热线 :0891-6611666
一键拨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,靠的是声音传送,所以有人把声音当作交往的名片,与此同时,嗓音疾病也越发突显,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,甚至有些人还会进入误区。
培训讲师声音被咽炎盯上
召磊是一名**的培训讲师,每年都会拿许多培训大奖,家里大大小小的奖杯,让召磊引以自豪。但是长期讲话工作时间较长,召磊的嗓子也出现了问题,有咽炎,每次培训到下午喉咙就会犯痒略带一些疼痛,起初忍忍就过了,还能坚持,到了今年下半年的时候,召磊发现没讲几句话喉咙就想咳嗽了,总觉得有东西卡着,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,但想到最近的培训会都安排得满满的,去医院检查太麻烦,又耽误工作,最后让妻子去楼下药房买的药,一点效果都没有,拖了一段时间才去了拉萨恒大医院检查,这才对症治疗,解决了召磊的问题。
对待嗓音问题的三大误区
误区一:自己乱吃药
曾有患者声音嘶哑,自己判断是喉咙发炎,就买抗生素吃,吃了很久都不好才来看,发现双侧声带覆满了白膜,这就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真菌感染。最后确诊他的嗓音问题是过敏导致的。
误区二:能扛就扛着
很多人觉得,一点点喉咙问题,能吃能睡影响不大,就扛着。其实声音沙哑一个月以上,就应该看医生,早诊早治。50岁声音嘶哑一个月以上,一定要到医院检查,排除喉**的可能性。
误区三:良性病变拖延不做手术
比如声带息肉的病人,觉得做完手术可能也会再复发,不做比较好。其实,不手术,可能病变进一步损害声带的功能,导致喉部肌肉的慢性劳损,甚至会造成声带和喉部结构的继发性改变。